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从经济发展中获利的城市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逐渐与物质需求画上等号。从整个欧洲、北美、包括澳洲来看,在经历了高速的城市化之后,乡村、小镇肯定会成为热点,因为他们最适合人居,原生态的、轻松休闲的乡村生活空间就这么出现在人们面前。
特别是国家政策提出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之后,全国各地在属地化、本土化的特色文化产业小镇发展进入一个高速繁荣时期,结合当地民风民俗,注重对当地文化深度挖掘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一涌而起。
一、关中民俗村打造的痛点与难点。
以关中地区的袁家村民俗村为例,这个无论从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上都大获成功的民俗体验型文旅产业项目,无疑推波助澜了特色小镇投资热情以及推动了民俗体验型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投资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 照搬照抄导致项目严重同质化
民俗体验、休闲农业同质化是目前文旅休闲旅游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地方火了,各地争相模仿。以袁家村为例,2016年国庆期间游客接待量达105.5万人次,年日营业额200多万,年收入超10亿,仅餐饮年产值就秒杀一个城市,这样一个现象级的项目自然引发了众多的追随者。
因此,在袁家村之后,周至水街、兴平马嵬驿相继投运,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地的类似项目也正在建设筹划。尽管对自己的特色都各有说辞,但至少从建设风貌、旅游内容、经营方式来看,没有大的差别,都是关中文化,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表演等。
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者往往享受口碑红利,就像小米第一个开展网络营销、粉丝经济营销大获成功,而其他手机学习则收效甚微,同样袁家村也是如此。何况袁家村的发展还建立在其深厚的集体经济基础之上,尽管许多地方在区位、文化、环境上都不输袁家村,但最终经营惨淡。
—— 规划混乱,业态单一,体验不佳
很多民俗村不注重前期和策划和主题文化定位,欠缺科学规划,商业业态单一,生硬地照搬套用一些成功的案例,不注重对当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丧失乡味,文化感知度不高。另外,很多乡村民俗文化街的业态规划比较单一,基本只有土特产或者只有几种风味小吃,无法满足游客寻求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需求。
而在关中特色建筑、民俗小吃街模式被遍地移植时,袁家村早早发现其产业单一、体验性不强的弊端,开始布局精品客栈、酒吧、艺术长廊等业态,充分将民俗与时尚创意结合在一起,从业态结构上更为丰富,从体验上也迎合了现代文化青年的需求,基本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
—— 经营模式设计困难
一个好的经营管理,往往能使一个特色小镇项目脱颖而出。大家都看到袁家村的成功,以为仅仅是关中文化、地域特色美食的成功,其实不尽然。袁家村的成功,更多的是其经营管理模式的成功。从2007年起,由村长带头建立的袁家村,经过不懈的坚忍努力,通过集体经济的模式,做出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商户分组自治制度。袁家村村委会将商户按照经营品类、所处位置分成了若干组,每组设立经营的组长。由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卫生、品质、产品特色等,并设立动态打分和淘汰的机制。
乡村民俗文化街的开发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至于适合哪种模式,或者能否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模式,十分考验开发团队的智慧。
—— 资金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好的文化,好的创意,好的规划,好的产品,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资金,也很难实施下去。当前大多数民俗村与城市的商业街以大型地产开发商为主导不同,大多以当地村集体为主导,投资主体是农民,投资少、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政府财政补贴不足,村集体资金实力弱,在资金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再加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限制多,项目很难开展。
二、文旅型特色小镇发展出路。
明晰小镇发展定位,打造本土化特色品牌。
好的主题定位能为文旅型特色小镇的打造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让它更具有辨识度和不可替代性。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定位需要立足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市场情况来进行定位,以本地文化特色为主。比如袁家村定位为关中印象的体验地,马嵬驿定位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关中民俗体验园,宽窄巷子主题定位为再现老成都的生活韵味等,无不体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当然也可以根据一个文化ip进行文化创意主题,比如台湾的“妖怪村”。
坚持运营前置思维,做好小镇运营前置规划。
将小镇运营规划前置,系统调配文旅型特色小镇所需产业、资金、规划、建设、运营、推广等市场化资源,在小镇建设落地前就做好小镇盈利项目招商、产业项目布局、建设投融资等系列问题。
摒弃传统小镇开发思维模式,以运营思维打造共享经济生态圈
要认真调查分析本地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认真调查分析游客的来源、构成、消费取向,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积极引导经营者和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金融思维贯穿项目始终,拓宽小镇投融资渠道。
针对小镇资金不足,难以持续化运营的问题,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土地流转作为切入点,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对特色小镇本身的特质及涵盖的资产属性进行专业区分与包装,哪些资产会有现金流收益及收益性质,整个小镇运营后,不同属性资产间的收益平衡问题。然后借助专业的金融运作方式,以证券化的方式退出。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