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扩大内需」成为各类政府报告中提及最多的主题词之一。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了社区发展服务业、社区更新等扩大内需的发展方向。
▼ 北京望京小街更新不仅成为社区活力中心,也是城市休闲消费中心
▼ 如「劲松模式」,在老旧社区治理、更新,以及引入社会资本方面,成为北京社区建设探索的一大标签
这也就意味着,围绕社区商圈的建设,不仅有保障民生的目标,更有通过建设更新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新目标。
▍社区商圈1.0——强调「社区内」
社区商圈建设1.0阶段,普遍是以产权和物权为基础的组团,甚至可以说是以「小区」自身内部为主体。主要以促进社区活力,增加居民归属感为目标,展开环境提升、适老化改造、便民商业等微更新。
▼ 上海大学路的社区花园
▼ 上海社区营造机制示意
▍社区商圈2.0——建设「泛社区」
在扩大内需的新目标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生活圈建设意见,还是各地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都已将发展重心跳出常规的社区组团范围,放大到15分钟步行范围内的区域,即2.0的「泛社区」建设。
▼ 上海的上生·新所的泛社区建设
当然,社区商圈1.0与2.0阶段,并不是非此即彼,二选一的关系,1.0可以说是2.0发展的「基建」。
▼ 成都猛追湾街道的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如何带动城市内需,并非我国遇到的特殊问题,世界上很多城市已经走过了这一历程,积累出一些经验与教训,我们一起看下有何可借鉴之处。
01
社区为核的城市多中心商圈网络
《城市的胜利》《向心城市》《高薪城市》《规模》等有关城市研究的著作中,对城市发展有着共通的结论——城市规模越大,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越多,就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细化,就能创造更多的需求,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指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能创造新知的是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大城市采取多中心建设与提质控量并行,一边对抗大城市病,一边吸纳更多人口,一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伦敦多中心结构和次级多中心社区商圈网络中心分布示意
这些社区商圈不仅起到了多中心之间的连接作用,让城市变得更紧凑,还成为伦敦在科技、金融、文化、商业等领域的新增长磁极、新活力中心。
▼ 伦敦次级社区多中心商圈网络的国王十字区、巴特西电站
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下面我们以东京多中心社区商圈网络的建设为线索,深入了解一番。
02
东京的社区商圈活力网络
2022年,日本人口再次加速向东京集中,市区总人口已超过1400万。承载这些人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除了东京多个老牌副都心外,还有社区商圈形成的次级多中心网络。
▼ 东京人口热力图
1. 多极副都心时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快速城市化时期。1955年,东京都人口规模10年翻了两倍,达到800万,城市无序蔓延、居住环境恶化等城市发展问题开始暴露。
▼ 东京一心七核的多中心结构
▼ 七核之一的临海副中心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东京有财力一手推进多中心建设,一手进行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
▼ 东京早期社区营造功能较为单一
2. 多中心社区商圈时代
1990年代开始,东京进行过多轮规划及政策调整,逐渐向社区商圈建设放权。社区的魅力再造运动也经历了多次结构变革,重心逐渐转向街区再生、传统街区保护及社区活化利用等资源再生产的议题上。
▼ 此阶段东京的社区建设,注入了越来越多的商业业态
经济泡沫破裂后的1990年代末,日本为了促进城市内的大量低活力不动产,重新参与到城市经济发展之中,以促进城市的建设与消费,提出「都市再生」战略。
▼ 古川町是日本最早推行「社区魅力再造」的地区,随处可见的锦鲤成为一大特色
3. 各具魅力的社区商圈
东京的社区商圈建设,是以「町」(小范围内的街区或市镇)为单位展开,由官、民、企、学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可以说是一町一策、量身定制,并没有可以快速复制的模式。
▼ 以精致生活为特色的自由之丘
下文,我们选出3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商圈,看看社区商圈特色建设可以「多离谱」、多引人。
▍咖啡特色的清澄白河地区
清澄白河社区位于东京台东区的下町,这里历史街区虽多,但不怎么吸引年轻一代。2012年之后,清澄白河的社区商圈建设,开始围绕年轻人喜爱的咖啡文化发力,引入各类咖啡品牌。
▼ 清澄白河社区的网红品牌蓝瓶咖啡
年轻一代的聚集,也救活了历史街区内的各类传统手工艺店、町工厂(日本对于位于城市街道中的中小型工厂企业的总称),提升本地居民的收入。
▼ glass-lab玻璃实验室的手作体验(来源:网络共享平台)
▼ 下町深川江沪资料馆的江户时代生活场景
「东京年轻人最喜欢的散步地」「有巴黎氛围的街区」「东京的布鲁克林」……,清澄白河被贴上越来越多的特色标签。
▍运动消费主题的昭岛地区
位于东京都西部的昭岛地区是东京都西部的重要卫星城之一,平时有大量人口进入东京市中心通勤,人口规模约11万。
▼ 昭岛地区俯瞰
二战期间,昭岛是当时日本最大的战斗机制造厂「昭和飞机工业会社」的所在地,拥有大量的厂房和飞机跑道。二战结束后,飞机厂产能锐减,大片的工业用地遭到荒废。
▼ 运动主题社区商业综合体outdoorvillage
outdoorvillage贯彻了将运动与购物无缝对接的理念,强化购物空间的运动主题,公共空间打造大量运动功能配套,形成沉浸式的运动购物体验,让人在购买户外用品时能进行充分体验,既能强化购买意向,也能保证客人未来的使用而形成良好的口碑。
▼ outdoorvillage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运动消费场景,图中为攀岩装备店旁的攀岩壁设施
除outdoorvillage之外,昭和之森海还打造了其它几大户外主力项目,共同奠定了整个片区「绿色、运动、自然」的大环境,如昭和之森高尔夫球会、东京最大的哈雷摩托体验店、昭和之森网球中心等。更成为了像丰田这样的行业巨头举办车展发布会的新宠。
▼ 昭岛社区中央森林步道是居民散步、跑步的主要场所,两侧分布大量专业运动场地
▍二次元的吉祥寺地区
东京年轻人「最想住」「住后感最好」的地区不是涩谷,也不是秋叶原,而是吉祥寺。
▼ 吉祥寺是标准的tod结构(来源:网络共享平台)
答案是社区结合二次元文化的运营。
▼ 吉祥寺的吉卜力美术馆(来源:网络共享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二次元作品是以吉祥寺为背景展开,如《海潮之声》《真・女神转生》《cafe吉祥寺》《吉祥寺探侦局》等等。吉祥寺也就成为年轻一代「动漫圣地巡礼」*目的地,多次登上日本国家旅游局制作的动漫巡礼观光地图。
*动漫圣地巡礼:指漫画或动画的爱好者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造访现实中的场景原型所在地。
▼ 动漫作品《超自然9人组》中的很多场景,就地取材,引发粉丝们的巡礼(来源:网络共享平台)
社区除了尽可能还原二次元作品中的吉祥寺场景、融合社区商业发展、为企业吸引人才外,还大力推动艺术画廊的发展,为动漫画家、模型制作师等二次元从业者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 吉祥寺艺术画廊分布示意
通过以上3个特色社区商圈建设,可以看出,东京多中心社区商圈建设,不怕旗帜鲜明,就怕毫无特色。可以说,东京多元化的魅力、城市包容性的底蕴,来自人们可选择的社区商圈的多元化。
03
代官山的社区商圈建设
位于东京涩谷南侧的代官山地区,被称为日本20世纪社区再开发的典范,为社区与商业开发的融合,探索出可行方案。
▼ 代官山俯瞰
我们先了解一下代官山社区再开发的背景。
1. 政府引导阶段
代官山的住宅区建设始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重建,它是日本最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社区。随着城市交通干线的向外延伸,特别是以涩谷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建设,推动了南侧代官山的住宅建设速度。
▼ 住宅综合体hillside terrace
进入1980年代,代官山区域建筑群、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加上居民人口结构老化,致使区域活力不足,商业凋零。此时,正值日本社区魅力再造运动兴盛时期,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町内会,推动社区营造。
▼ 代官山社区环境、设施的改造
不久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住宅·都市整备公团没有财力继续推动社区的大规模更新,主要投入聚焦在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更新方面。
2. 多方合作的ppp阶段
在政府主导更新时期,代官山社区管理组织经历了由町内会(主导社区营造)到促进会(协调功能),再到更新会(企业出资,居民担任领导者)的升级过程。
▼ 「权利变换」ppp模式示意
2000年初,在都市再生的发展背景下,东京开始实施「构建都市据点计划」,即以车站区域、社区为再开发对象,加速民间资源参与开发。其中涩谷站周边地域位列其中,代官山地区则作为涩谷区的「生活文化据点」推动更新建设。
3. 塑造「小而美」的社区商圈特色
代官山生活文化据点的建设,是由「小而美」的特色个体建设组合而成。
▼ 代官山社区内散落的建筑更新
▍小而美的建筑功能活化
代官山社区零散的住宅,即便采用了ppp开发模式,能进行大规模更新的项目也非常有限。因此,更新主要以小体量、多场景的小项目为主,这也就有了众多富有特色的商业项目。
▼ 猿乐町sarugaku商业街区
再比如onward服装公司,在代官山投资建设的品牌店,除了服饰之外,还融合了演讲空间、咖啡厅、餐厅及酒吧功能,成为服务区域的综合体。
▼ onward服装公司的kashiyama daikanyama综合体(来源:网络共享平台)
而被誉为面向「熟年人」的茑屋书店t-site,则围绕居民生活品质做文章。除了图书、百货、餐饮、咖啡功能外,还提供宠物照料、旅行定制、自行车定制等服务。
▼ 茑屋书店t-site
▍小而美的「公园化」街区
代官山曾经的高密度开发,致使大量树木被采伐,社区绿化率严重不足。2000年后,构建都市据点计划带动的建筑功能更新,促使社会投资对建筑周边的营商「绿色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代官山出台环境提升的专项规划,选取10条主要道路进行改造。
▼ 主要道路两侧的景观提升改造
代官山也抓住一切改造机会,打造绿色公共空间。
▼ 线性公园及内部的商业设施
代官山是东京社区商圈活力网络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政府带动、社会投资、居民参与、特色营造形成有魅力的社区商圈;然后各个社区商圈又一起组成了城市的消费网络、活力网络、生活网络。
04
结语
社区商圈的建设,从关注「社区内」到「泛社区」的发展过程,是社区从解决内部问题向为城市整体发展赋能的功能切换;社区商圈组成的次级多中心网络,是城市保持引人、留人优势,获取持续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硬实力」。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