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体育 旅游”新思维,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凯发app平台

来源:城市怎么办       作者:城市怎么办       时间:2024-01-03

“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已成为年轻一代旅游消费的新趋势之一,从强身健体到运动社交,体育旅游更“潮”更“年轻”,正蕴含着沉浸式文旅的新生机。


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男子小组赛比赛现场

近年来,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持续推进,加上全民运动健康意识的觉醒与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运动爱好和旅行结合起来,如篮球赛、滑雪、骑行、马拉松等。以运动为媒介,吸引游客到访,进而全方位拉动地方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升级。可见,“体育 旅游”这一创新业态靠着独特的参与感、体验性和常态化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前消费市场回暖的重要增长点。

体育旅游基本盘提质扩容

数据显示,体育旅游市场正在逐步扩大,2021年,体育旅游市场规模为12718亿元,较2020年上涨30%。预计到2026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可达38814.5亿元。2023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组织开展体育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推出一批“体育 文旅”优质文体旅融合产业项目,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众所周知,我国体育旅游的黄金起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真正火起来是在2022年的冬奥会,这一赛事的成功举办吸引了3.46亿人参与其中,由此成为体育旅游走向大众化发展的新坐标。随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举办大型国际综合类、专项类体育赛事,以赛事ip为吸引力,大幅提升体育旅游客群基数和体验品质。

同时,全民运动这股风潮进一步带火了体育旅游行业,各种新鲜玩法层出不穷。电竞、徒步、滑板、潜水、马术等小众运动,现在逐渐成为人人争先参与的全民运动。未来,体育旅游行业必将越来越迎合客群和市场的需求,不仅在产业生态、业态升级这些方面要创新,还应在场景营造等方面下功夫,为人们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旅游选择。

“运动+社交”成当下潮流

进入新时代,z世代可以说是体育旅游市场的主力客群,因此体育旅游的关键是要抓住z世代的偏好,为其量身定制旅游产品。

从消费偏好看,z世代更注重兴趣和体验,喜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互动。体育旅游,一方面具备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特点,能满足兴趣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结交新朋友,满足其社交需求。由此看来,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圈层化社交的体育旅游,将成为未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外,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能为参与者带来更为丰富和沉浸式的体验,借此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肯定也能上一个台阶。

体旅融合之案例分享

浙江杭州:“1 5”办亚运引领全域共富

国庆假期,“双佳节”叠加“亚运盛事”,观赛、结伴运动成为人们假期的出游选择。大批游客和运动员前来,在观赛之余深入体验和感受浙江当地风情,带领文旅经济持续火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437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6.4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均接待省外游客1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7.2%。此外,杭州涉旅消费高达193.289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16%。


多点联动,绘制全域共富图景。杭州联手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这五大城市,一起承办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筹备期间,力求放大“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效果,浙江省域范围内强力推进“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以此加快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步伐。

亚运会举办期间,全域联动加速文体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亚运经济潜力。首先是区域品牌推广火热开展,火炬传递过程中,各地市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为主题,尽显浙江的独特魅力;其次,文旅线路体验丰富多彩,浙江省发布12条主题漫游长廊和十大亚运文旅精品线路,杭州市作为主场地更是推出了100条亚运旅游线路和50个“亚运人文体验点”;最后,惠民政策力度加大,杭州市发放了百万份“亚运文旅大礼包”,长三角地区各地市也纷纷加入其中,分别出台亚运优惠政策、文旅消费券以及亚运旅游特惠产品。

赛事文化双驱动,提升城市形象。亚运会作为大型国际赛事,不仅让杭州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名声大噪,增强了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还带来了客群结构的改变,吸引了大批的国际游客到访消费。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亚运会开始近一周,杭州地区新增英语评价数近300条。

杭州正致力于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未来将有更多国际大型赛事在这里举办,这必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消费产品的创新。一方面,将会逐步推出一批更具国际化视野与服务水平的旅游产品及场景,以提升杭州消费产品的“国际范儿”。另一方面,在亚运会之后,杭州将继续深化文旅千人推广计划以及城市漫步,助力杭州的文化元素走向国际舞台,拉长体育旅游产业链,形成全域旅游氛围。

从场馆到场景,放大长远效应。后亚运时代,杭州会继续放大亚运的长远影响,把建设重点从场馆转向场景的营造。一方面,充分利用场馆,遵循惠民利民的原则,浙江省56个亚运竞赛场馆和31个训练场馆已提前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接待超过1000万人次,未来还会续将持续高效地为于全民健身服务。同时,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来维持场馆运营,积极申办各种国际大赛,打造成为国际级的“赛”“会”之城。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体育 x”模式,与旅游、文创、商业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生态。

广西柳州:体育营城助力城市转型

过去,由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让柳州一度被称为“酸雨之都”,为此政府痛定思痛,开启了生态重建并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然而拥有良好生态的柳州,又该如何将这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为此,柳州以“百里柳江”这一标志性城市资源为抓手,秉承“体育营销城市”的理念,以水为媒、以赛为链、以节为锚,成功实现从“工业城市”向“水上娱乐运动之都”的转型,成为体育发展与城市形象互利共赢的典范。

体育旅游为柳州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第二春,其中2021年柳州市百里柳江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f1摩托艇世锦赛柳州大奖赛

以水为媒,打响城市名气。柳州瞄准水上运动这一细分领域,引入顶级国际赛事——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借助赛事强大的传播力和背书效应,“爆发式”提升了柳州的知名度和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赛事举办期间,柳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13.53万人次,同比增长16%,促进了住宿、交通、餐饮等旅游消费,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滨水地产增值。一年后,继续推出“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iac)(f1摩托艇世锦赛、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和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三赛合一),进一步提升赛事势能,扩大市场影响力。

以赛为链,树立行业权威。柳州将水上赛事提升为城市战略,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十二五”产业规划。锚定方向后持续发力:一是对接“国家队”,分别在2010、2013年成立国家水上训练基地和国家内河帆船训练基地;二是持续引入赛事资源,2010年创办了柳州名人帆船邀请赛,并汇集了国际内河帆船赛、国际高空跳水邀请赛等国际大型赛事;三是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办赛,力求赛事常态化。持续地扩大朋友圈,使柳州成为水上运动领域的业界权威,吸引亿万观众涌入观赛和旅游。

以节为锚,集聚市场人气。举办大型赛事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财政压力较大。为此,柳州开始谋划面向群众参与的大众化运动,以激发市场潜力。一是推出“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引入参与性强的水上娱乐项目,打造全民共享的娱乐天堂;同时各县区紧抓节庆客流,举办特色文旅活动,真正让游客留下来。据统计,2022年七天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03.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8.8亿元。二是多维度拓展体育经济,引入世界铁人三项赛、国际网球公开赛等专项体育赛事,夯实柳州的运动基因。三是创新体育旅游产品,利用城市文化、山水场景等价值,推出徒步、溯溪、滑翔伞等特色产品。

贵州黔东南:现象级“村赛”撬动乡村经济

举办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刺激当地旅游消费的重要窗口,从贵州黔东南举办的“村超”“村ba”的火爆程度就能窥见一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在“村ba”带动下,台江县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多元;榕江县在今年“村超”期间,接待游客2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8亿多元。此外两大“村赛”自举办以来全网相关浏览量高达300亿次和85亿次,“现象级”火爆出圈,撬动乡村经济。


人民赛事,成就本土品牌。早在20世纪80年代,榕江县足球成为第一大运动,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拥有县级特色足球学校41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4所,足球场25个,而且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台江县在20世纪70年代出了“苗寨女篮”,村村都有自己的篮球队,有“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的传统。深厚的群众运动基础催生了两大“村赛”。基于纯粹的热爱,并向全网的人们传递这份幸福快乐的情绪价值。

体旅融合,解锁流量密码。“村赛”的流量密码可总结为:借力体旅融合把“村味”特色放大到极致。一是村民“唱主角”,无论是球员、拉拉队员、裁判等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同时赛事的队伍组织、赛程安排、晋级规则、奖励奖品等均由当地村民自行决定并实施。二是活动民俗化,利用赛前、中场休息等时间,安排当地特色民俗文艺演出,如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摆王木鼓等。三是奖品特产化,如单场比赛获胜每人奖励两个猪肘子;整个赛季的冠军,奖品是一头本地小黄牛,第二名的奖品是一只本地土猪,后面还有羊、鹅等特产。

数字营销,赋能赛事宣传。步入信息时代,村民也发生了“新三变”,即“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这一变革使每个人都具备了自媒体的能力,成为传播者。同时,结合当地全媒体矩阵的支持,“村赛”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不仅如此,村民还善于通过网络与外界互动,他们运用短视频等形式向足球界的知名人士如范志毅、韩乔生等发起喊话,吸引了央视等国家权威媒体和外交部发言人等的参与。

配套升级,完善赛事治理。“村赛”火爆的背后,必然有一套支撑比赛的乡村治理系统。为了保障比赛的顺利举办,在政府层面,两县成立赛事组委会,设置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现场指挥、赛事组织等9个工作组,整合公安、消防、卫健、文旅、团委等部门人员,组成专业安保和志愿服务队伍,全流程开展“赛前预判、赛中稳控、赛后引导”,着力做好组织服务保障工作。在村民层面,由各村寨选出的“寨老”和基层社会治理结合,以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

结 语

2023年以来,从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大赛,到异军突起的“村超”“村ba”等民间赛事活动,正拉动体育旅游成为当下新风尚,这必将引领消费模式从“观看”向“参与”转变,消费结构从单一的赛事门票向大众化的运动休闲转变,未来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潜力巨大。

综上,用好“体育 旅游”融合新思维,激发城乡新活力。一是立足当地实际,打造特色化的体旅产品或赛事品牌,并以此来延伸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形成城乡核心竞争力和突破点。二是丰富体旅产品供给,注重产品的娱乐性、参与性和可持续性,以增加客群粘性度和活跃度;三是通过矩阵式营销与裂变式传播结合,利用体旅“强社交”属性,实现体旅营销的精准度和广泛度;四是增加体育旅游相关设施建设,运用智能技术强化体旅体验感和沉浸感,并同时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文章来源:城市怎么办

凯发k8官网下载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