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鸣响,穿上旗袍,走进这艘大型主题演艺轮船上,游客将“穿越”到风华绝代的老武汉。游轮长120米、宽22米、高15米,分上下三层,98个舱室,每个场景均按戏剧场景精心打造,知音号启航后,全剧在一层舞厅、酒吧、二层、三层所有区域同时开始上演,每一层船舱,上演不同的故事,游客既是观影人,又是影中人。
2017年5月20日,码头第一声汽笛鸣起,拉开了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序幕,昨日《知音号》迎来第2000场公演。
开演七年间,《知音号》赢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不仅成为了武汉文旅地标,还入选文旅部公布的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据悉《知音号》2000场演出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2023年总票房收入同比2019年上涨25.86%,同比2022年上涨236.42%。
七年间,在游客需求升级与宏观环境变化之下,许多文旅演艺项目昙花一现,但《知音号》却历久弥新、一票难求,原因何在?
从“看景”到“入景”
故事不断“成长”
传统文旅演艺主要是舞台化的演出形式,演艺与观众的互动较少,观众主要是看景,没有参与其中,而《知音号》更强调的是互动与参与,观众不仅是“看”,还有身临其间、置身其间的沉浸式欣赏体验。
这种沉浸式体验主要由这四个方面构成,一是演出形式,《知音号》打破了演员与观众的舞台界限,在船上,演员藏在观众之中,观众身处舞台之中,观众被设定为剧情的一部分,而演员时而也会化身为观众,演出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
二是故事内容,《知音号》以知音文化为灵魂,故事取材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武汉,从鞋匠、报童到汉剧名伶、地产大亨,6个舞台、108个演员上演着不同阶层的人物故事在这艘船上的相遇与别离,呈现一场来自民国的时代实景大戏。《知音号》分为3条线路,多个故事穿插在一起,每条线路的观演内容一致,只是顺序有所不同,经过合理配置动线与人流量,带给观众更沉浸的观演体验。
三是场景布局,在等待进入“知音号”的码头趸船上,就设置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水塔、吊车和绞盘等老码头常见物件,这些设备都是按照当年的老照片原貌复建,瞬时将游客拉回到百年前的汉口大码头。邮轮从外观造型、内部装修到演员服饰道具,都是民国时期风格,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四是技术支撑,《知音号》定制了20多种演艺灯具及控制盒设备,相应产品既符合民国时代灯具的外形工艺特征和功能属性,又能为演出艺术效果、文化创意内容服务。以光影变幻展现人物情感律动,提升演出质感和观看体验。在声音方面,知音号上的扩声系统覆盖区域很多,不同区域对扩声的要求不尽相同,主创团队巧妙应用相关技术并调整扬声器的位置、间距,让观众获得更加自然的听音感,从而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与场景之中。
而且《知音号》并非一成不变,自公演以来,每隔四个月,导演樊跃会带领他的团队对主题内容进行调整升级,并针对观众观剧反馈,对各个单元的故事进行丰富与改动,优化演出细节,例如一层舞池区域前区舞蹈表演中加强舞蹈位置的流动,在动作方面加大难度,整体呈现更为丰富优美,二层船舱新增了数个角色,理发师年长生遇见了寻找儿时情感的客人,由真实人物改编的“知音号”主厨陈忠义为大家讲述那碗被誉为“天上天汤”的牛肉汤背后,武汉百年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
这些创新升级不仅让沉浸式观感进一步加强,也让观众常看常新。
从1.0到3.0
看旅游演艺的发展趋势
《知音号》日益火爆也源于旅游演艺需求市场的变化,当下前z世代已逐渐成为文旅消费的核心群体,他们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不仅要看到故事,还想要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体验故事走向,引起情感共鸣,所以传统的、标准化的文旅演艺项目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需求端的变化也推动着文旅供给端的更新升级,从1.0版本的传统定点文旅演艺到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2.0大型实景演出,再到以《知音号》为代表的3.0的沉浸式文旅演艺,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界限,“边走边看”的行进式演艺体验成为了市场主流,而受到市场欢迎的沉浸式文旅演艺往往也有这些共性。
第一是故事与技术融合。“沉浸式”体验不仅是感官上的被动沉浸,更是故事内容上的主动沉浸,技术重要,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讲好故事,为了让游客更有代入感,最好选择一个特定的地域或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将专属ip故事与科技、艺术表达相结合,让游客在科技带来的感官震撼和故事悲欢离合带来的情感共鸣中获得全身心沉浸体验,例如《只有河南 戏剧幻城》,依托“声”“光”“电”“画”等高度集成化与智能数字系统,让游客在一个个故事中体验悠久厚重的黄河文化。
第二是增加游客参与感。如何制造“沉浸感”?游客的参与是核心,可以为游客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提供戏服、道具等,让他们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增强代入感,例如,在上海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在游戏化的情节和线索里,由观众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融入情节并自主做出选择,从而改变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产生出沉浸式的游戏带入体验。
如今越来越多的沉浸式演艺项目成为一座城市的文旅地标,从城市角度出发,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可将原本“束之高阁”的特色文旅资源转换为主客共享的互动文旅体验,不仅构建属于自己独有的ip品牌,还可以充分整合、盘活闲置或低效的公共空间资源。
中旅联研发的行进式沉浸演艺品牌“幻里”就是顺应市场需求,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街区为载体,以故事为核心,借助声、光、电等数字技术,构建n个沉浸场景、n种互动体验、n种创意消费,打造一场行进式演艺,通过全民演员、全民互动、全民参与、全民体验还原一座城市的旧时记忆,让观众通过“视、听、嗅、味、触”多维感官体验来欣赏一场“文化、穿越、历史”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章来源:ctdu中旅联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