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商业越来难做啦,把很多商业老炮也给整不会了。
商业的难呢,一方面是源于供需关系的变化,线上抢走了很大部分的零售商品份额,而线下卖场更是越开越多,所以线下商业供给过剩是目前国内商业的普遍现象,越是大城市越是过剩。
另一方面呢,是源于供需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还是消费者需求所引起,现在消费者呢分层严重,根据地域、收入、学历、性格等分成若干种类型,即使式同一个消费者也变化多样。要新鲜、要小众、即要大牌,还有低调,需求流动化和购买情绪化,既要极致性价比又要情绪价值,当供给不能及时的提供相应的内容,就会出现消费内容方面的错配。
如何面对这种变化呢?我觉得最核心的应对措施就是去商业化,也就是减少商业味,强化人与人的链接,增加人情味。简单说,就是要去真正的践行”以人文本“的基本经营理念。
如果从表象的货的层面去追逐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永远追不上也猜不透,关键是要从人性的角度去把握,理解了人,就了解了消费潮流,甚至是可以引领消费潮流,让消费者跟着你走。
商业的”人货场“三要素,百货时代是以货为中心,人主动去找货。
购物中心时代是以场为中心,让人和货在场内聚集,让人去挑选货。为了吸引人来,往往是把场景打造的更加诱人,但核心目的还是吸引人来买货。
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觉得上述这个逻辑正在逐渐过时,人们去商场当然不会不消费,但去商场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去寻找乐趣、陪伴家人、与朋友社交,甚至单纯就是消磨时间。所以现在都在说情绪价值,实际上每次一消费的背后都是一种基于人性的理性选择和基于情绪化的感性消费。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进入到以人为核心的时代,以人为核心,不是技术手段的,把人视为id的,借助互联网千人千面的杀熟来获取高利润的操弄。
而是真正把人视为人,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单纯把消费者视为流动的钞票,而是把消费者视为你的亲人、同学、家人、朋友,和他产生共情。
这样,你才能真正的了解消费的情绪所在,做到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设置生活场景,基于生活场景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所以新时代的商业,首先要完成人与人的链接,然后才能完成人与货(服务)的链接。
看透这个逻辑,你才能理解私域与社群,理解主理人商业、理解董宇辉为什么这么火,理解位于许昌这个小地方的胖东来为什么这么火,理解哇哈哈宗庆后去世后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这个逻辑对于传统作商业的人,可能是个巨大的转变。
不仅是商业逻辑的转变,更是价值观的转换。
但今后的商业就是这样,不仅是商业产品的竞争,更是企业价值观的筛选与认同。
价值观做对了,事自然就做对了。价值观错了,所有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因此,雷军在卖小米汽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在树立小米的价值观。
当你的价值观被认可,你的产品销售就是顺带手的事,不用推销不用促销。
理解这个逻辑不太难,难的是真正做到。
按照这个逻辑作商业的手法,最重要的是,基于价值观来理解需求来提供产品,最大程度减少功利性和商业味,让人走进商场走进店铺,首先能感受到人的关怀和情感链接。
这种人情味道不是豪华装修、虚假微笑、打折促销,而且能让大家感觉到关爱而不是被围猎,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放下戒心,不怕被割韭菜。
现在于东来被请去长沙为步步高超市来做胖东来式的调改,我觉得很有意义,如果这次改造成功了,就说明胖东来的成功不是偶然,不是孤例,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胖东来改造步步高,商业模式转变的基础是价值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公司把员工视为人,然后员工把消费者视为人,那么消费者自然就会因为信任而前来消费,这种正向循环形成了,这次改造也就阶段性成功了。但长期的成功,关键是步步高公司老板的价值观需要得到胖东来式的改造与重塑。
我们欣喜的看到,在商业更新形成的各种非标商业里面,主动也好,被逼无奈也好,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商业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强调同频共振的人的链接,减少赤裸裸的商业气息。
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商业案例出现,让良币驱逐劣币,好人好产品得到大家的奖赏和正向回馈!
文章来源:城市更新网urn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