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未来园区运营商的制胜法宝-凯发app平台
来源: 方升研究 作者: 方升研究 时间:2022-11-16
智能制造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科技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抓手。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到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以及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试点项目,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带”正在初步形成。但同时,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前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供需对接效率低、资源无法快速精准衔接是企业常常遇到的问题。如何盘活产业资源,打通供应链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而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一座18万平方米的未来科学城园区,正在通过深入的园区产业运营服务,成功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园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蓬勃发展,解决产业发展的这一难题,书写了一段智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篇章,成为智能制造等专业化园区中的标杆案例。未来科学城园区是中城新产业布局的智能制造专业园区,园区以“创客办公 研发孵化 智能硬件加速器 硬件工厂”功能为主,旨在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心,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整合珠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链资源,网罗制造业3d打印中心,建立完善的产业加速模式。围绕资本高地、产学研高地、国际投资高地打造完成的创新生态链条,引领产业研发及创新前沿,实现产值和税收。园区智能硬件产业聚集,ai企业纯度高,目前已引进企业60余家,其中主导产业电子信息 智能硬件33家,占比55%,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占比34%,成为南山区首个“人工智能 ”产业示范基地。
未来科学城效果图
在华南区域做专业化园区运营的玩家圈层中,大家可能没听说过“未来科学城”这个园区项目,但是一定对“中城新产业”这家公司非常熟悉,同时中城新产业成功打造了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件事,对同类型园区的影响颇深。可以说,未来科学城的成功并不是意外,而是中城新产业集团的产业基因发展的表达。作为中城新产业的创始人了,刘爱明的战略思想对公司甚至园区项目的发展影响重大。从创业之初,刘爱明就表明自己要“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因为几乎没有人为转型企业提供必要服务,他创业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填补其中从0到1的空白。制造业从工业设计、方案设计、手板打样、检验检测、开模注塑、零件采购、批量生产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痛点,但并不是每家中小企业都有能力找富士康这种大厂解决。中城新产业正是抓住了这些痛点,围绕着这部分企业的发展需求,给他们提供生产链、商业化、低成本化的衍生服务。发展至今,中城新产业自建了一套供应链对接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将智能制造供应链资源线上化、平台化,打造了线上供应链对接平台“天集社”,同时,在线下布局产业服务平台“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产业服务体系,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一家知名智能音箱厂家寻得cmf资源、一家知名3d打印公司更新贴片代工资源……这些企业能在短时间内获取订单和资源,均依赖一款面向企业对接需求的线上小程序“天集社”。接近4万家企业注册入驻、每月需求发布量超过6000条,在“天集社”小程序里,注册企业发布生产需求,平台对企业需求进行细分处理,按标签对符合需求的企业进行定向推送。“‘天集社’释放企业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产品采购等需求,助力企业技术与产品的迭代,精准、高效对接行业上中下游产业供需。”作为背后的“操盘手”,中城新产业智能制造comp@ss总经理易军的目标是“将‘天集社’打造成为硬件圈最好用的专业工业b2b供需对接平台,通过精准高效的供应链整合,推动智能制造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天集社”自2019年上线以来,企业用户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目前服务超过8万家企业,完成企业供需对接逾2万条。在易军看来,“天集社”的服务将立足大湾区向全国辐射,通过将用户标签化分类,实现需求定向推送、精准匹配,大大节省了企业需求对接成本。
对于“天集社”上的4万家企业用户而言,b端的需求比c端用户复杂,在工期、包装、运输、工艺要求等方面都有严格细分,仅仅依靠一个线上供需对接平台,难以达成高层次需求交易。基于此市场现状,一个专业的线下产业服务平台——“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应运而生。针对“天集社”上注册的企业,“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的服务团队经过筛选后逐一进行拜访调研,对优质潜力性中小企业分层分级,细化标签,帮助需求方能够精准对接到合适的供应商。“一家北京的硬件类企业要到深圳找模具厂,通过企业自身的资源在线下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快则两至三周,慢则两到三个月,这是效率比较低的过程。”易军介绍,在“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则首先会将硬件类企业用标签细分,再根据需求将现成的数百家符合要求的模具厂商推荐给需求方,而需求方的需求越细致就可以区配得越精准。“从线下整合资源,通过‘天集社’使产业资源上线,形成产业资源可视化、平台化,再通过线下实体‘智能硬件加速器’为企业的供需对接做最后的交易撮合,打通资源对接的最后一公里。”易军表示,“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以打造智能硬件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宗旨,实现设计生产到上市销售八大环节的全程加速服务,致力于帮助企业将技术转化为产品。2020年,未来科学城园区的入驻企业巨影三维,便在“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的助力下,尝到了一杯“好羹”。双方不仅联合参与了一场工业设计展,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市场推广渠道和针对性服务,次年,“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又为巨影三维对接了知名品牌出海企业浩方科技,为其最新款消费级3d扫描仪提供市场资源整合服务。
随着“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和“天集社”影响力的提高,中城新产业的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到了世界500强,同时向国内龙头企业提供产应链服务。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经过近两年的打磨,已经逐步形成成熟的服务体系。同时,中城新产业在智能硬件领域的研究,吸引了不少其他省市地方政府的关注。2020年起,中城智能硬件加速器在全国重点工业城市设点,目前已经在北京、深圳、广州、惠州、苏州、佛山等7座城市布局,未来将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合肥等工业城市持续探索。除了智能制造板块之外,中城新产业围绕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物联网等几大产业,建立了垂直服务体系运营主题园区,目前在全国运营了30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在园企业超过820家,多个园区获得国家级、市级孵化器,深圳市重点推广园区等认定,产业运营能力在园区界早已小有名气。产业园区如何构造自身的生态系统?中城新产业创始人刘爱明坦言,所谓的生态系统,实际上就是服务系统,“中城新产业的定位是高端产业运营服务商,核心竞争力在产业,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起到协作功能圈层的作用”。以园区为支撑点,深耕产业发展研究,从而拓展延伸到整个产业链条的服务,以此带动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大协同,促进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产业最大的价值体现,也是未来园区运营商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