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前往一线招商,听说这里有良方?-凯发app平台
来源:招商要参 作者:招商要参 时间:2022-11-16
当听到:深圳“特产”是企业家,苏州“特产”是干部。发展的引擎,就是尊重市场,尊重企业,服从市场,服务企业。这样一来,培育出一个好环境,就会“鱼找鱼,虾找虾,青蛙找癞蛤蟆”。“现在土地使用权是自己的,我终于安心了”。林总,笑着说道。几年前,他还在外地办厂,有着屈指可数的员工,最多算个“个体户”。当时,由于某些原因,数家企业须在短时间内举厂搬迁。林总决定,回乡投资建厂……政府的服务无微不至,让他深有感触。回忆道:“下派一名正科级干部给我们当“保姆”,跑税务、工商、环保、土地规划等部门。后来,几乎各类事宜都在网上办,根本没必要接触到人”。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年底,账户上却突然多了1000多万元,一查才知道是政府奖励到账了。再一看,政府根本不用专门整套班子,让企业填一堆报表。这种无事不扰的“空气政府”,听过说过不少次,真正做到的有几个?林总,办理好手续后,从而一路向好发展,政府帮助完成“逆袭”。即便算不上行业龙头,也是核心环节的成员。看到这里,故事还没结束。他得知家乡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引荐了电子信息行业内的“大佬”。招商考察团队争分夺秒,半夜赶路、白天调研,几乎走遍了区域内相关的园区,获取到了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这辈子不做什么大官,但是干招商定要造福一方”。家乡干部的拼劲担当和为民情怀,林总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各地竞争激烈,自家靠什么赢?没有规划图纸、没有产业政策、没有业内经验的“三无”招商,凭几张嘴、几双脚走访企业么?这个难题,让招商人陷入困境。利用行业人脉,他带着招商团队每天走访3到4家企业;利用专业知识,他反复把关审核,将低端、发展持续性不强的企业拒之门外;利用上下游合作,倡导各链条上的企业抱团取暖,高效专业生产,一起做大做强。每个企业的背后有一大批市场网络,每位老总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各地鼓励企业当“招商员”,利用其自身优势,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正是精准招商的方式之一。前一段时间,跟几家做新材料的老总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政企关系”上……政企之间,怎样是“舒适”的状态?这是一个好问题…… 开始应该叫做【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双方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我看上你的项目,你看上我的实力,互相之间都看对了眼,感到未来的合作前途光明。这个时候可以说是【甜蜜蜜】,互相考察,挖掘项目优势,表态频频,一切好说,都是为了“早日领证”,快点开工。合同签下来了,开始干了,发现之前竟然藏了挺多问题。这儿有半拉子发了包的工程,那儿有一块地不合规……不仅如此,企业最可怕的是,原来说好的重点项目,干着干着发现领导换了,政府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了。所以,企业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用一首歌来形容就是【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对于在一座城市投下数亿、数十亿企业而言,城市发展战略的变化是令人担忧。地方换了“一把手”,意味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说白了,“一把手”的发展思路在起作用,落到纸面上,就是城市发展战略往哪儿走。城市战略或是政策调整,经常比项目本身的风险要大得多,有种让企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挫败感。这么说,企业是能用脚投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家企业爱在哪经营,是人家的自由。要想吸引企业回迁,只有一条路,就是提升投资环境,改善营商环境。休息间隙中,随意浏览朋友圈,一位企业家转发了此讲话。搭配的文案是:干部作风是最大的营商环境,给临沂点赞。想起葛优在电影里有一句话,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比如,各级党委和纪检、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要态度鲜明、坚决果断,不能搞好人主义。克服形式主义,对假装努力、影响大局的干部要严肃处理。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完全是必要的分内之事,企业满不满意则是另一回事。这好比买一台好车,加得起油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有一位驾驶技术到位的好司机更重要。不少地方发展的奇迹,是市场造就的。政策只是开启了市场,并持续顺应市场。这就像你按开关,灯亮了。但真正让灯亮的,是电流,而不是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