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回望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打乱了公众正常的生活轨迹也对文旅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旅游业从几近停滞的“至暗时刻”到逐步复苏的这一年来,随着消费的复苏和政策的激励,市场逐渐回归。同时我们也看到,即使没有疫情,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升级也让整个行业的升级迭代站在了一个新节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将撬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数字化、产品供给升级、新消费、新业态等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的关键词,整个产业发展的重心从数量向质量转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文旅产业纷纷绘制蓝图、重构格局,提出未来五年的方向性战略规划。战略确定方向,实施决定结果。值此开年之时,我们将参照这一年文旅产业供给及需求端的现状,对2021年的发展趋势提出我们的几点建议,希望我们能在未来明确趋势、把握重点、危中寻机、明道优术。
1
文旅经济持续复苏
高质量发展迎来加速期
2021年国际形势变幻依旧无常,出境游受阻、入境游搁浅、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将持续。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内需促消费将成为国家重要发展任务,文旅业作为扩内需的主力军、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2021年的发展将持续稳步复苏。同时面临我国经济以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央提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新目标、新要求,对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齐头并进”,实现文旅业供需两端双赢。
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当前需求端市场的现状,回答“谁来玩”的问题。比如几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分层化,4亿中等收入人群、4亿8090后群体、2.56亿z世代[1]、3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等,背后反应在消费需求对品质化、定制化、深度化、健康化、潮流化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牵引供给,对文旅的新要求体现在产品多元化、消费场景化、产业数字化、服务品质化、秩序规范化,加速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培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旅游精品,真正逐步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2
文旅融合纵深发展
重视内容转换新格局
我国正面临从文化大国转向文化强国与文明中国的目标转变,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关系到能否建设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国,需要将文旅融合落到实处,打造一批世界级产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将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将不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合并,而是深度的产品与内容的结合。只有用先进文化浇注旅游文明,用先进文化引领人文活动,使先进文化成为旅游之魂,才能实现文旅真融合、深融合。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博场所也由市民的日常文化消费空间向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文化空间转变。
3
旅行方式的转变从概念变成现实
文化型目的地成为未来最大的市场热点
乡村振兴、康养成为未来五年最大的机遇点
当前的公众旅游正由发展之初的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游客也正由早期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游览,向城乡生活空间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游览和深度体验转变。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也迫切需要深挖资源的文化内涵,借助文化创意,不断创新旅游产品,让公众在旅游中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感悟,同时借助文化创意加快文化和旅游品牌塑造,不断增强竞争力。未来的康养文旅项目,康养也将不仅仅是概念,必须能够创新康养生活方式、输出一系列康养产品体系,并能够依托本地独特康养文化、差异化康养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健康生活基地。
4
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政策推进“城景乡”旅游侧重发展
2020这一年,养子沟、野山坡、狼牙山等相继申请破产,长期高息负债,疫情加剧现金流危机,同时背负重重的政府机制等都让这些景区无力承受,最终在面临新变革时期被洗牌和淘汰。机制创新一直是持续的话题,新时期同样需要加强改革的力度,以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方向,催生破冰解题的全新动能。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进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休闲农业精品点”政策中高质量回归,将自然与本土文化结合。景区旅游则将在“持续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持续推进a级景区创建中”稳步发展,并主动作为、突破改革创新。城市旅游则围绕“建设一批文化和消费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更富内涵,将成为旅游发展新高地。其中,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补短板成为拉动投资和消费的集中平台。健全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教育设施、改善养老托育设施等内容极大提升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品质。
旅游从观光游为主导“看风景” 1.0的时代,到以深度游复合游为主导“懂风情”的3.0 阶段,不能主动变革、跟上变化的,就只能在变化中掉队。
5
数智文旅蔚然成风
顺应数字化大趋势
新基建给文旅大数据带来新的产业机会
新生代在互联网大潮中乘风破浪,传统文化机构也随机应变,纷纷上云、用数、赋智,加大新媒体、年轻化传播。疫情同时也加速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倒逼传统文化产业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云展览、云演出、云论坛层出不穷。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大趋势,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支撑,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文化形态和内容更新。
今年上半年的“新基建”发布,下半年关于深化“互联网 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等,导向性政策一个接着一个。新基建作为一个概括创新、技术、应用、融合、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概念。其中的5g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文旅融合将重塑旅游产业,形成很多突破发展的领域。如旅游业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更强的洞察力、决策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对旅游需求预测和营销推广效果都提供了有效的凯发k8官网下载的技术支持;物联网在景区中的智慧应用,实现一部移动终端满足满足预约参观、游线推荐、智慧导览等多种需求,提高旅游管理与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5g ar文物修复”、 “5g互动体验”“5g文旅直播”等更多领域的探索都将在文旅产业有落地的场景。
如何让沉浸式体验更有文化感,让智慧服务更有关怀感,让文旅科技更有未来感,以优化文旅体验为初心的应用进化才是王道。
联合国此前对2021-2024年进行研判,认为尽管2021年下半年旅游业将出现回升趋势,但是要恢复到疫情之前2019年的水平,还需要两年半到四年的时间。这可以作为我国出境游回流转化为国内游“窗口期”的参考,同样,也意味着新需求的承接转化、新供给体系的打造、新市场格局的重塑。
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