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的银发经济,中老年旅游-凯发app平台
来源: 醒醒的设计本儿 作者: 醒醒的设计本儿 时间:2023-09-11
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在73年间首次跌破1000万。据专家预测,2023年出生人口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低于900万,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不相上下。同时,从2021年开始,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就已超过14%,代表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这一现象预示着,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报告认为,老龄化是未来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老年旅游正在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同时,据联合国预测,2020-2050年间我国15岁以下、15-24岁、25-64岁年龄组人口将分别减少22.2%、18.3%和16.9%。65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112.3%。报告还显示,2020年,我国康养旅游人数已达6750万人次,老年旅游需求在持续提档升级——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一代老年人展现出了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老年旅游市场逐渐被看作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增长引擎。2. 旅游成为退休生活重要内容,受访老年人平均每年进行8次国内旅游、1次出境旅游,每次旅行花费在千元以上。3. 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有75%的受访者表示近年来养老金有所增加,有54%的受访者表示近年来房产升值了。4. 老年人消费档次提升,有8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71%的受访者希望获得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品质和服务。5. 老年人在线活动增加,受访者每周与亲戚朋友在线交流3.81次,远高于每周进行的1.83次面对面交流,在线购物、社交、学习和娱乐已逐步成为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内容。6. 老年人逐步树立更为独立的养老理念,更多的受访者开始接受社区、机构等养老方式,减少对子女照顾的依赖,更多依靠自身和社会力量来解决养老问题。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出游总花费为3197.8亿元,占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的5.6%,已经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但从消费结构来看,老年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65岁以上老年游客人均每次花费1209.20元,仅相当于城镇游客平均花费1626.50元的74.3%。65岁以上农村老年游客每次出游花费仅为847.50元。老年旅游消费偏低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旅游产业体系还是以中青年为主要目标客群,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要素和旅游产品较少,老年旅游业与老年文化、运动、医养康养等产业融合不足。这也导致,很多旅游景点、设施在适老化建设方面有着很大的欠缺,还没有跟上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生育高峰是1966年到1973年。这段时间,中国出生了大约3.1亿的人口。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群将达到2.8亿左右,届时老年旅游将是一个万亿市场。2020年时期,社会中的65 老年人是指生于50、60年代的人。但在走向2030年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新老年人群是生于70、80年代的这群人。对于上文《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中提到的采访对象,不难判断出,是生活条件较为良好,有较高存款、退休金的中老年群体。所以在未来十年,中老年旅游产业主要面向的群体,其实是当下的中产、富人阶级,只是这样的一群人在逐渐成为“新”中老年人。以此类推,从2050年起,90后生人将成为中老年旅游产业的新主力。随着一波波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步入中老年阶段,市场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一文曾经讨论过新东方将成立文旅事业部的发展走向。今年的7月21日,新东方通过公众号推文 正式官宣进军中老年文旅。中老年与文化,是俞敏洪此次创业的关键词。面对中老年文旅业供需的不匹配,新东方抓住此次机遇,主要面向45-70岁人群,推出“有文化幸福感、知识获得感、个人追求感的高品质文旅服务”。而这批人,也同样是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后,最早期服务的家长与学生人群。旅游产品方面,选品侧重于中老年群体钟爱的文化类产品和体验型路线,且为中高端的市场定位。行程最多16人一个团,全程0购物。
在细分旅游市场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分支——亲子游、老年游、蜜月游、研学、自然教育、户外游、主题乐园等等。从市场周期、中国未来人口趋势来看,中老年的基数和需求在逐年递增,国内中老年市场增长期将持续二三十年。同时,新生儿、年轻人的生意将越来越难做。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动影响的不止是旅游行业,还涉及养老、医疗、保险等多方面业务。然而,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预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到2035年或将耗尽。也许这将成为影响各个行业,尤其是养老产业的又一个重要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