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的房地产惨状-凯发app平台
来源:斯文 作者:斯文 时间:2023-10-08
亚运会开幕前,我抽空离开杭州,来到了中部一个县城。利用在县城闲荡的两天,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个县城的房地产生态。1,价格回调30%左右:高峰期的时候最高价七八千,好点的楼盘普遍都在六七千,如今最高价回落到五六千,普遍均价在四五千。高峰期买入的人,无一例外全部亏损。2,品牌认知:县城最好的品牌是碧桂园和富力。这和一二线城市的认知完全不同。碧桂园在出租车司机等本地人眼中是大品牌,是目前行情不好的时候依然还可以卖得不错的盘。富力的精装修楼盘,目前依然可以卖到六千多,是全市最贵的项目。3,商圈进化:20多年前没有核心商圈,只有相对中心的商业街。有了第一代仓储(类似杭州早年以联华超市为基础的小商业体)之后,生意爆满。后来开发新城,物美、国贸之类的新商业体迅速成为核心。如今则是万达广场一统天下,其他三个商业体基本上都没落了。一个人口流出型的县城,县城中心就这么点人,只能养活一个商圈。4,板块位移:以前最落后的区块,因为万达广场,变成价值最高的区域之一。一位在本地跑了20年的出租车司机形容,以前乘客打车都不愿来,因为来了就要空车回去,如今都喜欢往这边跑。5,人口情况:在县城闲逛的时候,基本看不到什么年轻人。路边散步的,广场上跳舞的,公园里游玩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唯一看到年轻人,是在某个培训机构放学,有几个年轻的家长在接孩子。晚上在饭店吃饭,用餐的人群年纪也整体偏大。这或许也是中国很多县城的现状。6,教育情况:几年前,很多村庄已经凑不满一个班的学生,需要三四个村庄才能办一所小学。如今开始向中学蔓延。以前一个一两千人的初中,现在只有几百人了,一半的教室都空着了。或许不久之后就是高中生源不足了。7,教育向城区加速集中:从小学到初中生源越来越少且教育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直接送到城区的学校读书。如今城区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也就是靠在外打工的人为了孩子读书的返乡置业。但是因为小学乃至初中都严重缺乏生源,村民变市民的空间基本上已经很小很小了。该进城的、有能力进城的基本都进了,楼市也将持续横盘乃至衰退。8,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或许比我们在大城市看到的还要复杂。单纯和发达国家类比城市化进程数据,以未来城市化还有空间来简单地判断房地产未来,或许过于武断,要看到更深层的肌理。9,房屋品质:县城富人有,但是房屋品质整体非常一般。以我简单的观察,做顶级品质,为城市最富有的几百人造豪宅,也是一个思路。每个县城都可以有一个武林壹号。10,产品基本以微改善为主。主要是因为,县城家庭人口数量相对大城市会钱多,需要的空间会大。另外,县城人际关系更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经常会有家庭聚会,餐客厅等社交空间的需求会更大。户型设计会更注重社交场景,面子要有。11,与之对应的是,饭店基本上没什么四人卡座或两人座,基本全是圆桌,更没有大城市孤独经济里诞生的吧台座位了。熟人生意,哪怕两家人一起吃饭,也要上圆桌了。当然,熟人社会,餐饮也更卷,重复消费靠的不是营销,味道和口碑才是第一位的。12,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县城基本没有咖啡馆,面包店也很少。如今咖啡馆多了起来,而且还出现了本地优质品牌。面包店也出现了本地连锁品牌,密集到几百米一家店,其中有个品牌我在三个红绿灯看到了三家。13,底商的经营情况要好于大城市,基本没有看到像有些大城市一条街底商连续关门的情况。很多底商的店铺,可以经营十几年甚至更久。14,没有五星级酒店品牌,最好的酒店品牌源自本地。连锁酒店只有汉庭、丽枫等少数几个。其他基本以传统的宾馆为主。今年1-8月总共批准预售只有553套(你没看错,8个月553套,月均不足70套),成交3200多套。二手房几乎一盘死水,8个月才1100套,去年二手房最差的一个月只成交17套。16,去年底库存超1万套,目前库存超过8600套,有所减少,核心在于,有关部门在用大幅减少预售房源加城投公司控盘的方式去库存。后续压力给到了城投公司。17,今年月均成交400套,去年口罩期间月均尚有460套,也就是今年比去年还差。18,房地产行情不好,河边钓鱼的人很多。也许,中老年男人的人生爱好尽头是钓鱼,不分等级,不分城市。19,上班时间摸鱼,休息时间钓鱼,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和美好。就说这么多,谢谢你读完。